近日,多位市民向本報反映,海豐縣龍津河邊某知名景區的公共廁所設施損壞嚴重、衛生狀況堪憂。隨著氣溫持續攀升,廁所內散發的惡臭愈發濃烈,蚊蠅大量滋生,不僅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和游客的日常使用體驗,更對這座旅游城市的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市民們迫切希望管理部門能夠重視這一問題,盡快開展維修整治工作,確保公共設施的正常運轉。

公共廁所里的洗手盆缺失水龍頭,無法洗手。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這座掛著“旅游廁所”標示牌的公廁現狀令人震驚。女廁內,一個水龍頭完全損壞無法使用,多個蹲便器水箱失靈;坐便器區域更是臟亂不堪——積滿灰塵的坐便器上堆放著多張小廣告卡片,周邊散落著垃圾和積水。而男廁的情況更為惡劣:三個洗手池全部無法使用,其中兩個缺失水龍頭,一個僅剩空洞;坐便器內糞便堆積,散發出陣陣惡臭,衛生狀況觸目驚心。

公共廁所里的坐便器區域臟亂不堪。
“這座公廁曾經獲得過‘廣東旅游廁所’的榮譽稱號,原先環境相當不錯。一位當地居民向記者透露,但現在設施損壞問題挺久的了,就是一直無人維修,實在令人失望。”來自外地的游客黃先生也表達了不滿:“作為知名景區的重要配套設施,廁所環境如此糟糕實在說不過去。沒有洗手設施,滿地污穢,這樣的旅游體驗太糟糕了。”

公共廁所門口的標示牌。
市民劉女士表示,公共廁所作為城市文明的窗口,其衛生狀況直接反映城市管理水平。特別是在旅游旺季,公廁環境更關系到游客對城市的第一印象。相關部門應立即采取行動:一方面要盡快修復損壞設施,徹底清潔消毒;另一方面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配備專人定期維護,確保公共衛生設施始終保持良好狀態。
短評
“城市名片”變“城市瘡疤”
景區公廁豈能如此“掉鏈子”
海豐某知名景區公廁的慘狀,實在觸目驚心。水龍頭失蹤、糞便堆積、惡臭彌漫——這不僅是設施的癱瘓,更是管理的癱瘓,更是對城市文明與旅游形象的“活打臉”。曾幾何時的“廣東旅游廁所”榮譽,如今淪為蚊蠅滋生的污穢之地,強烈的反差折射出管理的嚴重缺位。
公廁是城市最基礎的公共設施,更是游客感知城市的第一扇窗口。在暑期旅游高峰,如此不堪的廁所環境,無異于在向八方游客“自揭其短”。市民的失望、游客的抱怨,聲聲入耳,都在拷問相關部門的責任心與執行力。
“窗口”蒙塵,“名片”失色。修復刻不容緩!相關部門須立即行動,清污除臭、修復設施,更要建立長效管護機制,配備專人維護,確保“小廁所”始終保持“大文明”。別讓廁所的失修,寒了市民的心,壞了城市的名,砸了旅游的鍋!這絕非小事,而是關乎城市形象和民生福祉的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