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近日,媒體對“‘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報道再次成為熱點。這個起初令人感到新鮮的名號,最早見于2021年。2022年印發(fā)的《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guī)范化便利化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職能:提供兜底服務,解決企業(yè)和群眾辦事過程中遇到的疑難事項和復雜問題。各地便先后在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加設了這一窗口。
干工作、搞建設、謀發(fā)展,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政務服務工作,重點更在快速精準解決問題。什么是問題?急難愁盼事,沒辦成就是問題。從這個角度講,政務服務,就是要將還沒辦成的事一件件辦成,這是事關社會和諧和長遠發(fā)展的“大者”。
有人說:“最高明的管理,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讓問題不再發(fā)生?!边@只是理想、愿望,事實上基本無可能,但是,說“最好的服務,不是讓服務對象永遠滿意,而是當他們不滿意時,你能迅速響應并解決。這種能力比從未出現(xiàn)問題更能建立忠誠度?!边@個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的工作實踐中,強調要著眼于“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贊成不贊成、擁護不擁護”,這里面,是有“加減法則”在的:一則是要真心誠意、千方百計增加人民群眾的滿意度、高興度、贊成度、擁護度;另則是要真心誠意、千方百計削減人民群眾不滿意、不高興、不贊成、不擁護的度。說到底,這是同一個命題此消彼長中的兩面,就像天平兩端的高低,全在彼此的輕重,要從實處辯證看,更要拿出些辦法干,才能看的清、干得好。事辦成辦不成,直接影響的,是群眾心里“滿意不滿意”天平兩頭的高與低,這是人人都不約而同的情理回應。以逆向思維增設“辦不成事”反映專窗專班,其邏輯依據(jù)和運作肌理,正源于上述辯證思辨。顯然,這一“加”,是為了更有效地實現(xiàn)“減”;它的現(xiàn)身、它的熱,毋寧說是它自己所不愿意的,它倒是希望自己一出來就受冷遇,最好是快快收梢?!澳嫦颉蓖哂胁豢商娲牡贡剖鹤饔茫热鐚τ谔峁┓盏闹黧w總結、反思和完善常規(guī)辦事流程存在的共性問題,功效會更佳。從近期對某些地方關于“辦不成事”反映專窗漸趨于冷清的報道中,人們看到的一個事實是:越來越多的群眾、企業(yè)通過常規(guī)辦事流程順暢辦成了事,再無需在“辦不成事”反映專窗傾訴“不滿意、不高興”了。冷熱晴雨表背后,是一加一減的辦法,殊途同歸處是政務服務的提質增效,這是皆大歡喜的“硬道理”。
近年來汕尾在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guī)范化、便利化水平方面,頗見強度、力度、溫度,走出了自身發(fā)展的加速度,讓人見證這是致力于將還沒辦成的事一件件辦成、辦好的奮發(fā)自強的歷程。檢索市政務服務中心啟用四年來的成績單,“六個通辦”、“六個專辦”等體系持續(xù)完善、優(yōu)化,不乏可圈可點。疊加助力的,諸如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領導“聽民聲”活動,讓各級領導下沉一線現(xiàn)場接聽熱線、協(xié)調難題、督辦訴求,還有以“發(fā)現(xiàn)問題在一線、化解矛盾在一線、落實工作在一線”為目標導向的“入戶聯(lián)心”,這些活動的常態(tài)化、制度化開展和縱深踐行,直關通梗阻、清死角、破盲區(qū)、拓渠道,著重于從解決“一件事”升級破解“一類事”,都是為了更快更好更多地辦成事和解難題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積極探索,“加分”的成效是明顯的。
逐日消減“辦不成事”的積留個案,讓更高效服務的觸角、手腳延伸到每一個需求的終端,在辦成事的“+”和辦不成事在“-”的諸多辦法和“賬單”之中,群眾最是樂享其成,自然也在調度著自己心中“滿意不滿意”天平兩端的“+”與“-”。便民利民永在路上,營商環(huán)境優(yōu)無止境。通透清爽的門窗,多多益善,加一個助促辦事的力道,就減一些辦不成事的不滿——故而,希望汕尾各地也將“‘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掛牌開張。加這扇窗雖非首創(chuàng),但是好事終不嫌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