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俠
如何更好地解決群眾之間的矛盾糾紛?今年來,海豐縣多個社區設置的“咸茶說事點”為我們提供了參照,讓鄰里之間一起坐下來,喝幾碗咸茶,聊聊家常,在心平氣和的交流中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化干戈為玉帛。
據報道,海豐“咸茶說事點”迄今解決鄰里糾紛300多件,解決民生難題400多項。事實證明,這是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值得點贊。
海豐“咸茶說事點”以“一碗咸茶來說事”的方式很好。一是咸茶的制作方式簡單,把茶葉放進牙缽去擂,再加少許食鹽,沖入開水后再撒上芝麻、花生即好,能在“說事點”隨時制作,讓大家先吃茶再談事,充滿濃濃的人情味。二是咸茶美味可口,非常解渴,是當地人的“心頭好”,共同的飲食愛好,拉近了彼此的距離,說起話、談起事,自然少了隔閡。
毫無疑問,建設和諧社區的關鍵,是要為群眾提供表達訴求的渠道。海豐“咸茶說事點”恰恰就是這樣一個為群眾提供共同議事的平臺,社區干部、網格員和群眾聚在一起,面對面掏心窩說真話,提出建設性意見,可謂集思廣益。值得一提的是,社區工作人員來傾聽群眾的訴求,參與議事,會營造“人人都來參與”的好氛圍,強化了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假設沒有“咸茶說事點”這個面對面溝通、共同商議解決問題的平臺,群眾的訴求可能會憋在心里難受,甚至久而久之會擴大事態發展,引發矛盾升級。
海豐“咸茶說事點”還貴在解決問題注重“內容引導”。據報道,在海豐縣海城鎮南門社區的“咸茶說事室”,處理了一件煩心事:社區一棟臨街商品樓公用的老舊廁所主水管漏水,臟水不斷滴漏,嚴重浸損了一樓店面的天花板和貨品。社區工作人員聯系了2至5樓的業主,大部分住戶表示理解并愿意分攤維修費,唯獨五樓一戶業主鐘阿婆堅決拒絕。在一次例行的咸茶說事會上,街坊王婆婆得知情況后自告奮勇,一起出謀劃策,與網格員一起去做鐘阿婆的思想工作。王婆婆先是跟鐘阿婆“攀親”,然后說清楚道理,隨后網格員搬出《民法典》相關規定厘清責任,從情、理、法三方面說服了鐘阿婆,她最終表示愿意分攤維修費。這件街坊鄰里之間的“小矛盾”,通過“咸茶說事點”議事商討,終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圓滿解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我市更多的社區設置“咸茶說事點”,讓群眾在品咸茶之余一起議事,多點深入交流,減少矛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