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陸河縣電商產業生態服務園正式開園,老舊廠房蛻變為集“展示體驗-綜合服務-產業孵化-供應鏈選品-物流倉儲” 于一體的現代化電商樞紐。這一 “舊貌換新” 的成果,正是深圳坪山對口幫扶陸河縣工作的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深圳坪山對口幫扶協作陸河縣工作組(以下簡稱工作組)緊扣“陸河所需、坪山所能”,以“灣區視野”“深圳速度”,從產業協作、民生改善、農文旅賦能到人才培育多維度發力,推動陸河縣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橫向幫扶補短板
在全省“百千萬工程”的戰略框架下,深圳坪山區與陸河縣結對,縱深推進橫向幫扶、協作共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
不久前,“助力百千萬 共筑健康路” 醫療設備捐贈儀式在陸河縣衛健局舉行。工作組積極動員邁瑞醫療深圳分公司捐贈總價值超600萬元的40臺先進醫療設備,覆蓋陸河縣13家縣、鎮公立醫療機構,直接填補基層醫療設備短板,大幅提升基層診療能力。同時,工作組還積極爭取160余萬元資金用于支持陸河縣人民醫院醫療服務企業效能提升項目,從 “硬件升級” 到 “服務提質” 雙向發力,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醫療幫扶持續深化的同時,教育協作亦同步推進。去年,工作組借鑒坪山區集團化辦學經驗,推動陸河縣政府與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合作辦學,為當地教育注入新活力。今年,工作組進一步發力,一方面,助推陸河未來學校建設,打造基礎教育全寄宿公辦學校,打破山區教育資源壁壘。另一方面,深化共建共管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陸河教育集團,全方位提升陸河基礎教育能級,實現教學、教研、管理等水平有效提升。
工作組以“農文旅”為抓手,助力陸河“文化潤心”工程,協助舉辦系列活動,激活城鄉發展活力。今年,工作組聯合省縱向幫扶工作隊,成功舉辦首屆陸河茶文化系列活動,打響“云上陸茶”區域公共品牌;圍繞“梅+紅+客+旅”發展理念,推動東坑鎮啟動鄉村自駕旅游線路;在上護鎮,以溫泉小鎮為核心打造“1+8”農文旅發展模式,構建“吃、住、游、玩、購”于一體的生態旅游業態。
產業協作謀新篇
深圳坪山與陸河將產業發展作為協作核心紐帶,立足陸河資源稟賦,構建多層次產業幫扶體系,推動幫扶模式從“單向輸血”到“協同造血”轉變,為陸河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工作組深度探索“飛地經濟”模式,謀劃500畝用于坪山陸河共建產業園區建設,同時助推鎮級特色產業園發展。該園區重點承接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深圳外溢產業,計劃引進10個以上工業項目落戶。此外,兩地加大聯合招商力度,共同舉辦招商協同發展交流會,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食品加工、富民興村產業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瞄準算力中心、生態康養、現代農業、商貿物流等重點產業開展強鏈、延鏈、組鏈精準招商,推動陸河產業與深圳產業鏈深度對接。
據悉,今年,坪山區統籌財政幫扶資金5000萬元,專項支持陸河縣中小微產業園項目、充電基礎設施提升項目、城市客廳建設項目等14個建設項目。同時,工作組充分發揮幫扶資金“杠桿效應”,積極對接與華為、欣旺達等深圳龍頭企業,助力陸河充換電基礎設施發展,進一步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
從“單向幫扶”到“雙向賦能”,深圳坪山與陸河以“山河連心”的情誼,在鄉村振興沃土上深耕細作,助推陸河更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共同譜寫區域協作共贏的嶄新篇章。
汕尾日報記者 彭偉棟
通訊員 朱仕航 馬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