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報訊 (記者 林卓鑫 通訊員 陳培城 龐秋陽 謝勝藍) 近期,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鄉音聚夢·資助同行”與“紅色尋英”服務隊再赴陸豐,聯合共青團陸豐市委員會、河西街道黨工委、河西街道辦事處,以扎實調研為基石,以創新形式為載體,開展一場融合精準資助政策落地、多層次健康服務供給與紅色基因傳承的多維基層實踐,將國家政策的溫暖陽光與醫學專業的仁心深情送到基層。
圖為服務隊隊員在指導學生練習胸外按壓。
為消除基層對國家資助政策的信息壁壘,服務隊秉持“調研先行、精準發力、多維覆蓋”原則,推動國家資助政策更好被理解被認識,落實落地。在河西中學,服務隊負責人系統解讀全學段資助體系,并創新推出資助政策飛行棋游戲,讓學生在趣味競技中掌握政策核心知識,現場氣氛熱烈。宣講還結合南醫大獎助體系與招生信息,為學子鋪就成才路徑。在后坑村,服務隊與村委座談摸底后,分組入戶重點家庭。隊員們用親切的潮汕鄉音講解政策,填寫有關問卷。同時,在街頭巷尾“一分鐘精講”、衛生站設咨詢臺,多措并舉確保政策送達“最后一公里”。
為將醫學知識轉化為守護健康的實際力量,提升師生和居民對常見病防治的認知及應對突發狀況的急救技能,服務隊聯合河西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三維健康賦能”行動。在河西中學,服務隊以圖文并茂的講解和“乒乓球吹水杯”闖關游戲,普及痛風防治知識。期間,服務隊還與衛生中心醫生組成“雙導師”,通過標準化演示和“情境再現”微劇場,教授心肺復蘇和創傷包扎等急救技能,并從專業角度著重強調了“黃金4分鐘”。隨后一對一指導實操,確保學生真正掌握“救命技能”。
同時,為切實解決基層“看病難、看病遠”,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至村民“家門口”,服務隊聯合河西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陂仔村、夏隴村開展公益義診。前期通過深度調研形成“健康需求清單”,提供包含血糖、血氧、血壓、血常規、尿酸、心電圖、B超等基礎篩查與特色檢測,以及艾灸、拔罐等中醫理療和健康宣教的多維度免費服務。期間,隊員們操作熟練,即時解讀結果,提供個性化提醒。在夏隴村義診中,隊員們還為異常結果居民貼心標注“健康備忘錄”,提醒他們及時干預。同時,服務隊基于服務數據,啟動“季度健康巡診計劃”,利用初步建立的健康檔案提升效率,創新搭建“村民需求-衛生中心-高校”三級聯動快速響應平臺。
服務隊還在陸豐開展紅色尋根之旅,以實際行動詮釋醫學生的責任擔當。在走訪老兵時,隊員們聆聽烽火歲月的故事,感受“有國才有家”的信念。訪談后,隊員為老兵及家屬測量基礎指標、艾灸理療,建立健康檔案,送去專業關懷與溫暖。最后,服務隊還參觀了陸豐市文化館、博物館,探訪金廂紅色文化館和周恩來渡海處舊址等,探尋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的革命歷史印記。
汕尾日報記者 林卓鑫
通訊員 陳佳榮 蔡燦耀 謝卓希 侯夢嬌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