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報訊(記者 陳曉銘)“以前看病大多要跑到縣醫院,如今在鎮衛生院就能享受縣級醫院的醫療服務,方便多了。”近日,陸豐市博美鎮村民林女士在鎮衛生院就診時說。這樣的變化得益于我市持續推進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市衛健局聚焦群眾就醫的急難愁盼問題,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通過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強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等舉措,切實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提升醫療服務質效的生動實踐。
目前,海豐、陸豐、陸河3個縣域醫共體已全面建設醫學檢驗、影像、心電、病理診斷、消毒供應等五大資源共享中心,中心藥房、雙向轉診中心、“心電一張網”建設正加快推進。全市52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49家達到國家服務能力標準,占比94.23%,其中17家達到國家推薦標準。
針對基層“開藥難”問題,我市出臺《汕尾市縣域醫共體中心藥房建設實施方案》,推動海豐縣、陸豐市、陸河縣醫共體中心藥房和審方中心建設。目前,3個縣域醫共體總院均設立縣域醫共體中心藥房,設立審方中心,建立醫共體統一藥品目錄和供應保障機制,統一采購配送和藥事管理,每月由分院報送需求表給總院,委托第三方開展采購后統一配送至各分院,推進藥學同質化服務。
為強化基層醫療力量,我市實施人才“縣招縣管鎮用”機制,今年已開展16場招聘活動,發布70個崗位擬招聘醫療人才184人。此外,3個醫共體派出124名專家組成17個幫扶團隊,下沉至41家基層分院開展帶教坐診。同時,深汕中心醫院、深汕中醫醫院組建幫扶團隊,計劃三年內覆蓋全市52家基層醫療機構,全面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技術、重點專科等核心能力建設,增強機構綜合服務能力。
在信息化建設方面,3個醫共體總院正在加快縣域醫療衛生信息一體化平臺建設,設置遠程會診中心,依托省遠程醫療平臺在3個醫共體內41家基層分院建設覆蓋率為100%,讓“基層檢查、總院診斷”成為現實。
市衛健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化醫共體建設,持續推動醫療資源下沉,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切實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