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輔導精準深入、專家授課干貨滿滿、現場觀摩啟迪思路、案例教學生動鮮活……近日,陸豐市第二批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黨組織書記走進深圳市委黨校,參加了一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系統培訓。此次培訓,既是對標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汕尾市委 “1+2+9” 工作安排,在“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的關鍵節點,為基層“頭雁”補短板、強本領的精準賦能;也是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深化作風建設的具體實踐,為培育鄉村振興一線“頭雁”注入強勁動能。
靶向施訓補短板
此次培訓以“黨建引領‘百千萬工程’”為核心,堅持按需設課,采用“菜單式”教學,緊貼鄉村特點和工作實際。
在理論學習課上,《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持之以恒推進作風建設》專題講座,引導各位基層黨組織書記筑牢紀律防線;在宏觀視野課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秩序的動蕩與重構》等內容的深度解析,幫助書記們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局限;在實踐指導課上,《科技創新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通過農業科技服務平臺建設等鮮活案例,細致拆解產業升級密碼;數字賦能課中,《騰訊“AI下鄉”助力鄉村振興全面布局》,系統講解了AI技術帶到田間地頭的具體方法;夜校課堂上則開展了《榜樣》《“千萬工程”里的密碼》等專題節目內容。“這次培訓結合實際,內容詳實,用深圳經驗告訴我們,黨建做實了就是凝聚力,做強了就是戰斗力。”參訓學員們紛紛感慨。
一線觀摩學經驗
培訓圍繞理論教學和現場教學相結合,設置了四條現場教學線,錘煉書記們的實干本領。
在改革精神線上,學員們登蓮花山觀灣區、進展覽館內憶征程,“敢闖敢試”的特區精神,有效破除了“等靠要”的思想枷鎖,點燃了“主動干”的奮斗激情;在基層治理線上,羅湖區大望社區“校家社”“媽扶幫”等機制,讓學員們直觀看清如何破解新時代治理難題,為陸豐基層治理提供“模板參考”;在產業融合線上,海吉星物流園的“智慧冷鏈”體系,讓不少村書記茅塞頓開:“農產品、海產品要走出去,這套‘產銷對接’硬功夫就得學好”;在文化賦能線上,南頭城社區“南頭古城”“有機更新”模式,進一步啟發了工作思路:紅色資源、歷史資源都是發展的“好鋼料”,鍛造得當便是鄉村振興的“金名片”。
交流研討促轉化
學思踐悟提升能力,以知促行擔當作為。此次專題培訓充分利用晚間時間,組織學員圍繞培訓主題扎實開展交流研討。學員們結合白天所學所思所獲和工作實際,談認識、談感受、談思考,在思想碰撞中理清工作思路、凝聚發展共識。參訓的村黨組織書記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培訓為契機,扛起責任,不負期望,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把培訓成果轉化為推動本村產業發展、治理提效的具體舉措,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汕尾日報記者 曾佳鴻
通訊員 鄭劍東 莊奕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