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治課堂的細致講解到法治文化主題公園的沉浸式體驗,從村里 “法律明白人” 的貼心服務到多樣化的普法宣傳活動,在華僑管理區,“法治”二字正以更深的滲透力、更暖的服務感,融入群眾日常,守護群眾日常。
近年來,僑區聚焦群眾法治需求,持續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加大普法宣傳力度,著力提升轄區群眾法治素養,不僅筑牢了基層治理的法治根基,更營造了優質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僑區發展注入法治動能。
僑區推進國家安全教育進企業。
機制先行 服務下沉
普法既要搭好“骨架”,更要“通經活絡”。
僑區不斷健全普法工作機制,區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深入研討法治工作,聽取法治建設情況匯報,定方向、強保障。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原則,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其中第二社區成功獲評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為僑區普法工作樹立標桿,推動了普法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同時,僑區還持續加強黨員法治素養,區委黨校分批次組織黨員學習《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等黨內法規,以黨員帶頭學法推動全社會尊法守法。
針對基層普法 “最后一公里” 難題,僑區精準施策,讓法律服務貼近群眾。線下推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實行法律顧問每月8小時坐班制,現場為群眾解法律難題;線上依托“善美村居”平臺、村(社區)居民網格微信群,實時解答法律疑問,讓群眾 “足不出戶享法律服務”。“有法律問題不用跑遠路,在家門口就能找法律顧問解決。”僑興街道村民傅先生的感慨,正是基層法律服務便利化的生動寫照。
此外,僑區還著力培育“法律明白人”隊伍,通過村(社區)“兩委” 班子為引領,動員村(社區)黨員、網格員等加入,組建起45人的“法律明白人”隊伍;通過“1名村(社區)法律顧問 + N名法律明白人”傳幫帶模式,開展專題培訓,讓“法律明白人”成為群眾身邊的“法治帶頭人”“生活貼心人”。
形式創新 融入日常
身穿紅馬甲,手拿普法宣傳手冊,穿梭在大街小巷中,走進企業學校 —— “紅馬甲” 是僑區普法宣傳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讓普法從 “枯燥說教” 變成了 “生動體驗”。
近年來,僑區不斷豐富普法內容,拓寬普法宣傳渠道,讓法治融入群眾生活。在陣地建設上,僑區打造了區法治文化主題公園,統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僑興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及9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基層法治文化陣地,為群眾提供 “看得見、摸得著” 的法治學習場所。
在活動開展上,僑區緊扣憲法宣傳周、民法典宣傳月等重要節點,深入開展普法“六進”(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宣傳活動,通過懸掛橫幅、設立展板、發放手冊等方式,廣泛宣傳憲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營造“人人學法、懂法、用法” 的濃厚氛圍。在傳播方式上,僑區充分運用新媒體平臺,利用微信公眾號、“善美村居”平臺等載體的作用,擴大法治教育宣傳覆蓋面和社會知曉率。近年來,僑區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法治宣教活動千余場,直接或間接參與人數超5萬人次,成功實現了普法工作從“最后一公里”到“普法零距離”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