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區捷勝鎮石頭村,曾經每到夜晚便“黑燈瞎火”的主干道,如今一盞盞嶄新的路燈照亮了路面。這一“亮燈工程”的落地,不僅徹底消除了村民夜間出行的安全隱患,更讓村莊人居環境實現了質的飛躍,成為該鎮推進“百千萬工程”、辦好民生實事的生動實踐,而這一切的改變,離不開省級資源的下沉賦能與多方力量的協同發力。
“以前這條路沒路燈,晚上出門心里總犯嘀咕,想飯后散個步都不敢走遠,黑黢黢的路上沒幾個人影。”回憶起過去的場景,石頭村一村民的話語道出了全村人曾經的“心頭憂”。此前,石頭村主干道長期缺乏照明設施,昏暗的環境不僅限制了村民夜間休閑活動的范圍,更埋下了治安防范和道路通行諸多安全隱患。
群眾的訴求,就是工作的方向。石頭村“兩委”干部在開展“入戶聯心”走訪時,細心傾聽村民心聲,精準捕捉到大家對安裝路燈的迫切需求。正當村“兩委”為籌措資金、推進項目積極奔走時,有關部門的及時介入為該村帶來了轉機。“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捷勝鎮部分鄉村在路燈、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有短板,便迅速對接省鄉村振興促進會,依托省農科院‘630’捐款渠道,為捷勝鎮爭取到專項資金支持。”省農業科學院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為捷勝鎮爭取的兩筆資金共計51萬元,其中30萬元專項用于石頭村主干道路燈安裝項目,剩余21萬元則投入到村莊綠美環境建設,全方位改善鄉村面貌。
如今走進石頭村,一幅宜居新圖景映入眼簾:嶄新的路燈桿沿著主干道從村頭一直延伸至村尾,燈光與干凈的路面相得益彰,成為村里最亮眼的“民生坐標”;道路兩側新栽的景觀樹枝繁葉茂,綠意盎然;村口的荒地、橋頭公園不僅增設了石凳,還配備了健身器材,村民休閑終于有了新去處。“路燈亮了,晚上出門的人多了,鄰里間碰面聊天、交流的機會也多了,矛盾少了,鄉風更和睦了。”石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何秀昌感慨道,這不僅是一項“亮燈工程”,更是凝聚民心的“暖心工程”,“現在村民對村‘兩委’的信任度明顯提升,大家主動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不少村民紛紛點贊:“現在村里環境越來越好,路燈整齊又明亮,公園設施也齊全,連隔壁村的人都來我們這兒散步,這樣的好事我們肯定全力支持!”
為了讓這份“光亮”持續溫暖村民的日常生活,石頭村建立長效管護機制,安排專人負責路燈日常檢修與綠化養護,確保基礎設施能夠長期穩定發揮作用。省農業科學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以鄉村振興需求為導向,積極爭取更多省級資源下沉基層,同時引導村民主動參與鄉村建設,推動更多惠民項目落地捷勝鎮,助力當地在鄉村振興道路上穩步前行。
汕尾日報記者 張文濱